中新網望城7月26日電 題:長沙望城撤縣設區3周年之變:公園城區 城鄉一體
  記者 李俊傑
  “在湖南省30多個城區中,望城是最年輕的城區,它的發展規劃、設計也最具有代表性;過去的望城以鄉村經濟為主,在由鄉村向城市的轉型中,望城實現了經濟、文化、生態的共同發展。”25日下午,在長沙市望城區舉行撤縣設區3周年座談會上,湖南師範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朱翔談到了他眼中的望城之變。
  在長沙,望城是一座年輕的城區。2011年,望城撤縣設區,成為長沙第六區,城區“長大”一倍,總面積達到1923.6平方公里。這也讓望城站到了發展的新起跑線上。
  作為長沙市最新、最大、最具發展潛力和後發優勢的城區,望城區域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市轄區百強。望城區委書記譚小平告訴記者,近年來,望城圍繞打造“省會長沙最亮麗的名片”和“湖南統籌城鄉示範區”的目標,緊緊抓住全境納入長株潭“兩型社會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區的發展機遇,依托自身優勢,創新工作思路,全面推進現代化公園式城區建設,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望城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。
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、新型城鎮化研究小組負責人彭真懷調研望城後表示,望城具有價值的新型城鎮化實踐,在於“小城鎮是城鄉統籌的主陣地”的抓手,在於“寧可慢發展也不亂髮展”的堅守,在於“一鎮一品做足特色”的細節把握。
  堅持城鄉互動,統籌發展,望城找到了同步解決農村問題和城市問題的金鑰匙。統籌城鄉規劃,使農村和城市成為一個有機整體;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,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;統籌城鄉公共服務,致力於構建“普惠型”社會保障體系、“共享型”社會事業體系和“創業型”社會就業體系。
  目前,望城全面實現了居民基本醫療、養老保險城鄉同等待遇,全面解決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,城鄉“三級”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,中小學校全部達到湖南省合格學校標準,初創型企業年均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5500人,農民群眾安居樂業。
  “公園城市”的理念,來自於望城城鎮化的獨特實踐。近年來,望城圍繞“水”、“綠”、“凈”、“美”4個方面做足文章。投資近5億元,加強流域污染防治,初步展現了“景水交融、人水相親”的生動景象。突出森林資源保護和城鄉綠化統籌,持續開展“廣植樹、多栽花、不露黃”的綠化行動,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.72%。開展交通幹線兩廂綜合整治,推進最嚴格的拆違控違行動,啟動主城區和中心鎮提質改造,打造城市入口標識、市民廣場、雷鋒塑像等節點景觀,深入開展美麗街道、美麗村落、美麗鄉村道、美麗農莊等創建活動,讓城鄉面貌更加清新雅緻、賞心悅目。
  突出產業發展的同時,望城區還著重註重生態環保,將環境保護作為不可逾越的底線。數據顯示,近3年關停或搬遷重污染企業8家,完成企業清潔能源改燒18家,工業污水處理率達100%。
  “城鄉一體化不是各區域的同質化、複製化發展,而應該因地制宜、分類政策、實現錯位發展、競合發展。我們根據各區域的基礎條件、山水特色和資源稟賦,著力規劃建設既特色鮮明又緊密聯繫的濱水新城、工業新城、大眾垸、丁銅、生態鄉鎮5大功能板塊。”譚小平介紹。
  按照“一江兩岸、城鄉一體”的發展思路,堅持一鎮一品,做足特色,望城區先後投入資金10億餘元,打造“記得住鄉愁”的湘江古鎮群落,靖港訪古、喬口吃魚、銅官玩陶、新康看戲、光明賞蝶、橋驛登山的群團式景觀特色逐步成型,實現示範路域達標率達100%,特色集鎮提質改造率達100%,特色鄉村40處以上。
  這樣一來,區域產業的特色發展不僅有效促進了農民就近轉移就業,讓農民得到了實惠,近年來該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了20%以上,2013年達到了21462元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.5:1,優於長沙市和湖南省的同期水平。
  望城也憑藉內生的吸引力和便利的服務功能,把過去流向省會中心甚至大城市的當地人留了下來。打破了長期以來“農民進城”的鄉村—城市的線性運動鏈條,構築起了村—鎮—城的網絡化大平臺,打通了人口、資源、產業、服務的循環流動。
  “撤縣設區以來的3年,是望城經濟社會高效快速發展的3年,是望城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3年,是望城人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的3年,是望城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和歷史意義的3年。”在望城撤縣設區3周年座談會上,譚小平表示,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望城要繼續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戰略,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;同時推進產業園區建設,全力打造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城區。(完)  (原標題:長沙望城撤縣設區3周年之變:公園城區 城鄉一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v58ovaz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